作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,能耗双控势在必行。
近日,记者在库尔勒市城镇垃圾再生利用项目(新建餐厨垃圾处理厂)建设现场看到,厂区围墙已施工完成,正在进行前处理车间和堆肥车间的基础施工,计划今年10月底竣工验收。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处理全流程污染零排放,让餐厨垃圾形成有效资源化利用
启动实施丹江口库区库滨带综合治理(郧阳段)工程,预算投资2.99亿,整治汉江干流护岸17.446公里,支流棒槌河整治护岸1.139公里。投入资金2100万元对翻山堰、五道岭、鲍沟等7个村开展了村庄环境治理,整村推进农村厕所革命,保护汉江水质安全。投入10700万元实施郧阳湖北岸护岸生态修复工程,累计修复汉江生态岸线11.3公里,栽植各类景观苗木5300余株,铺设给水管道8000米,完成健身游步道、自行车道、休闲文化生活娱乐广场及风帆平台景观建设,增强城市服务功能。投入960万元实施汉江郧阳段水陆交错带生态修复项目,完成堰塘生态修复、沟道生态修复、水源涵养和水质保护等工程。实施营造林项目11.1万亩,治理裸露山体3处共12000平方米。
投入约14000万元,修复裸露山体165处5210亩,其中封堵撒播草籽自然修复1458亩,规则放坡客土喷播240亩,湿式客土喷播1400亩,覆土复绿2112亩。投入2700万元对大柳乡西流河和西流河虎啸滩支流流域实施疏浚、河岸整治、底泥处理、生态景观恢复、山林修复、景观绿道工程和农村污水治理等环境综合整治工程。河北省将全面排查积存农村生活垃圾、村镇建筑垃圾,并彻底清理。
加大对违法违规向农村转移垃圾行为的监督检查和查处力度,严禁随意倾倒、抛撒农村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行为,防止在农村地区形成新的乱堆乱放问题。建立健全闭合全过程管理体系,杜绝村镇建筑垃圾乱堆乱放。省住建厅要求,各地要健全运行管护制度,落实层级监督责任,建立健全监管平台,推动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机制高效稳定运行,确保专业公司服务到位。同时,村镇建筑垃圾将被纳入城乡建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,进行处理和有效利用。
今年年底,全省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全覆盖近日,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《云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。
统筹生态保护与监管,筑牢生态安全屏障。《规划》结合云南省实际和特点,提出云南省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的九方面主要任务,即坚持创新引领,强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。《规划》提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、生态安全不断夯实、生态环境风险有效防范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等5个方面的总体定性目标,确定了涵盖环境治理、应对气侯变化、环境风险防控、生态保护等4个领域、20 项具体目标。健全治理体系推进环境治理体制机制现代化。
统筹风险防范,筑牢环境安全底线。主要目标、主要任务、重点工程和重大举措,对云南省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,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持续改善生态环境,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,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具有重要意义。《规划》主要阐明全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思路。是开展全民行动,促进生活方式绿色转型。
应对气候变化,控制温室气体排放。推进系统防治,有效管控士壤污染风险。
强化协同控制,改善大气环境。4月27日,从云南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为进一步解决云南省生态环境问题,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,扎实推动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。
深化三水统筹,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在修复原则上,遵循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坚持保护优先、自然恢复为主,坚持因地制宜、合理施策,坚持以人为本、实现生态惠民。《修复规划》是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任务的总纲和空间指引,是市、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现的重要依据。在修复策略上,坚持要素布局系统性、区域流域生态整体性、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性。同时,推动形成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,营造记得住乡愁的农业空间,打造契合山水、紧凑集约的城镇空间,构建通山达水的蓝绿人文和生态廊道,实现深绿秦巴、浅绿高原、生态黄河、宜居家园、锦绣陕西的生态修复目标。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将针对生态修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,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,坚决落实督察整改责任,落实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。
在修复思路上,坚持问题导向、源头管控、系统修复。针对这些问题,陕西在修复理念上,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。
《修复规划》经陕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后,由省自然资源厅和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。目前,陕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存在着生态环境较脆弱、局地水土流失较严重、水资源短缺、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严峻、矿山生态修复历史欠账多、农田生态功能退化、城市生态品质较低等生态问题。
4月26日上午,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,邀请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雁林,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负责人魏宏安,陕西省发改委农村经济处处长孙越鑫出席,介绍落实生态修复新格局、绘就美丽陕西新画卷有关情况。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雁林王雁林介绍,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,科学指导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,维护生态安全,提升生态系统质量,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和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省财政厅、省水利厅、省生态环境厅、省农业农村厅、省林业局等部门编制了《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(2021-2035年)》(以下简称《修复规划》)
同时,推动形成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,营造记得住乡愁的农业空间,打造契合山水、紧凑集约的城镇空间,构建通山达水的蓝绿人文和生态廊道,实现深绿秦巴、浅绿高原、生态黄河、宜居家园、锦绣陕西的生态修复目标。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雁林王雁林介绍,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,科学指导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,维护生态安全,提升生态系统质量,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和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省财政厅、省水利厅、省生态环境厅、省农业农村厅、省林业局等部门编制了《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(2021-2035年)》(以下简称《修复规划》)。在修复思路上,坚持问题导向、源头管控、系统修复。《修复规划》经陕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后,由省自然资源厅和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。
《修复规划》是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任务的总纲和空间指引,是市、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现的重要依据。在修复策略上,坚持要素布局系统性、区域流域生态整体性、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性。
在修复原则上,遵循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坚持保护优先、自然恢复为主,坚持因地制宜、合理施策,坚持以人为本、实现生态惠民。目前,陕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存在着生态环境较脆弱、局地水土流失较严重、水资源短缺、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严峻、矿山生态修复历史欠账多、农田生态功能退化、城市生态品质较低等生态问题。
4月26日上午,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,邀请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雁林,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负责人魏宏安,陕西省发改委农村经济处处长孙越鑫出席,介绍落实生态修复新格局、绘就美丽陕西新画卷有关情况。针对这些问题,陕西在修复理念上,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。
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将针对生态修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,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,坚决落实督察整改责任,落实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其中,2021年全新推出的智慧型档案管理解决方案(远光智慧档案),通过全面应用云大物移智链等新技术构建数字化档案管理平台,并基于内外部采集的大量电子数据,摆脱纸质凭证依赖,协同财政部门、税务局、银行、上下游合作伙伴,实现业务全流程电子化,重构企业业财流程和职责边界,以业务流转驱动数据流转,以数据融合带动业财融合,提高流程效率、加速业务变革、强化智慧处理、推动数据创新为重点,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。近期,多名气象学家观测到南北两极地区均出现极端高温天气,部分地区气温超出往年同期平均水平三四十摄氏度。并融合RPA技术,进行自动化的处理,提升收集效率5、内置常规的四性检测规则,并能根据不同的业务,自定义检测规则深化数据到智慧升级档案具有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,前者强调控制、监督、安全、保密,后者强调适时充分的发掘、传播、展示、分享。
此外,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,赋予机器理解文档的能力,自动从海量非结构化文档中提取出结构化信息,生成档案元数据,给归档文件自动打标签,提供档案管理的多维信息,满足电子档案智能保管、高效利用的场景需求,实现归档文件的智能化处理。远光软件YG-Brain团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动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结构化信息、挖掘数据相关性,构建数据广泛链接,归档文件自动打标签,提供档案管理的多维信息,实现从管理档案实体转变为管理档案数据。
1、业务数据全域收集,支撑利用2、电子数据不打印,以电子载体方式归档应用3、业务数据转为pdf格式的版式文件,遵循法规要求4、具备多种数据收集工具,适应不同情况下的元数据、电子文件收集。远光智慧档案涵盖了全域会计资料,实现档案应采尽采,全面电子化 ,在归档过程中同步建立了档案数据间的有机联系,通过对多源异构数据的自动汇聚归档,使得归档后保持档案的全貌与原貌。
数据全域归档,推动档案全面电子化新《会计档案管理办法》提出:反映单位职能活动、具有查考和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均应收集、归档。为应对气候变化,2021年我国将碳达峰、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,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。